東涌
東涌原稱東西涌,首見於明萬曆《粤大記》等古籍,因東西兩邊各有一河涌流入海中。最後東邊的鄉鎮發展較好,人們統稱整個地區為「東涌」。自宋朝開始,東涌已有人居住,以捕魚及務農為生。
早期東涌谷的農田面積甚廣,出產的稻米以自用為主。除了稻米,東涌也有出產番薯、芋頭、花生、紅洋蔥,其中以紅洋蔥的質量最為人稱道。除自用外,紅洋蔥及小部分白米也會運到港島出售。一些農民也會上山拾柴運往大澳市集售賣。時至今日,靠近東涌灣一帶的農地大都已發展成為現代多層住宅屋苑,近逸東邨和滿東邨。
大嶼山
大嶼山位於香港西南面,面積約148平方公里,屬離島區,是香港最大的島嶼,島上共有47個村落,最大的3個村落位於梅窩、大澳及東涌,其中東涌近年已發展成為新巿鎮。在宋朝時和香港島等島嶼合稱為「大奚山」,直到清朝才確定「大嶼山」的稱號。
至於大嶼山的英文名字Lantau Island就主要是來自鳳凰山,因鳳凰山山頂怪石嶙峋,像缺失一部份的頭部,加上怪石嶙峋,居民因此稱它為「爛頭」,當英國人初到大嶼山查問地名,音譯大嶼山就是Lantau Island。
大嶼山並非香港傳統農業的主要產地,但自明清時期起,東涌谷、昂坪谷、石壁谷、貝澳、梅窩等地已漸漸開墾發展出不少耕地。
大嶼山北部有多項重要基建,包括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,連接香港、澳門和珠海的港珠澳大橋,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以及香港其他地區的完善交通網絡,以及連接東涌市中心及昂坪的纜車系統。
赤鱲角原本只是大嶼山北岸對出一座小島,有說名字來自附近海域曾經盛產的、名為「赤鱲」的魚類。這座小島原本只有2.8平方公里,卻因香港國際機場而舉世聞名。